近日,日本最高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2020年全場最終大獎,終于公布了!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影響,本來原定于線下舉辦的評選活動改為線上演講及投票的方式選出。
當然,雖說缺少了現(xiàn)場的人聲鼎沸感,線上的火熱程度依然不減!由于今年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首輪票差未達5%,最后又重新進行了投票二輪戰(zhàn)才決出勝負!讓我們來看看,如此激烈的競爭,最終大獎究竟花落誰家!
每年解決一個世界問題!
如果大家曾經(jīng)看過我們前兩年關于GOOD DESIGN AWARD的文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幾年的最終大獎得主都解決了一個世界共通的社會問題。
在2018年,寺廟住持通過將寺廟的零食分發(fā),來解決單親家庭兒童的饑餓問題;2019年,富士通過自己所持有的銀離子技術,開發(fā)出低成本的快速結核檢測工具,來解決非洲貧困人民的健康問題。
而在2020年,目光則集中到了人類生活最關鍵的資源:水源問題上。
·全場最終大獎:WOTA自律分散型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沒錯,在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最終斬獲最終大獎的,就是WOTA株式會社所研發(fā)的這款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當代人生活的最大困擾有三:沒電、沒水、沒wifi。
炎熱的夏天里,如果突然停水,對我們來說得多么煎熬?而如果災區(qū)的災民遇上水源短缺的情況,是不是更加危急?
WOTA設計的這套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正是針對這種情況,來進行思考和設計的。
·在氣候災害愈加頻繁之下的生活維持線·
我們都能夠清晰的感受到,近兩年里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越來越頻繁。單以我國2019年水災的受災情況來看,受災面積6680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730千公頃,同比增長了69.11%。而全國的各種災害受災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驚人的1.3億人!
由于災害導致的城市機能的喪失則更為直接,除去電力、交通的損害之外,清潔的水源成為了受災地最關鍵的資源。
人類除了飲用水之外,每天還需要大量的滿足其他需求的生活用水,包括洗漱、打掃居住地、沖洗廁所等。在受災地區(qū),通常的下水管道水源可能已經(jīng)被污染或者被破壞導致無法使用,而直接使用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導致疾病,影響人身的安全。
WOTA開發(fā)的這款水循環(huán)機,則可以將社區(qū)內直接產(chǎn)生的污水、或是上下水道中被污染的水資源進行處理,讓一定范圍內的缺水地區(qū)維持正常的生活所需。
通過設計與研發(fā),WOTA成功的在這臺凈水機中,置入了平常都不太能夠見到的三重過濾機制,包括多層濾網(wǎng)用以過濾雜質、RO膜用以過濾病毒等微小生物、紫外線+漂白進行三次消毒。
同時對整個機器進行了縮小設計,可以更方便的運進受災地區(qū)或者一般的居民區(qū)中。
而這個設備的高過濾效率,與平常的過濾設備相比,可以提供100個人進行使用。
安裝也僅僅需要15分鐘,在需要快速設置、快速處理的場合,時間就是生命,而WOTA的這套系統(tǒng),無疑是將這一特點完全的發(fā)揮了出來。
·設計的初衷,不僅僅是救災·
在大獎揭曉之后,GOOD DESIGN AWARD也舉行了與大獎得主:WOTA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前田社長的對談。從對話中,我們也了解到了前田社長設計這套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初衷。
在2011年之前,前田社長生活的地方是德島縣山中的小山村,而在這些地方,甚至連成熟的上下水道系統(tǒng)都不存在。
每天通過不同的河川取水,成了村民的每日功課,浪費了大量時間。在考上東京的大學,來到東京后,見識到現(xiàn)代城市水資源系統(tǒng)的前田社長,就產(chǎn)生了想要通過設計改變家鄉(xiāng)現(xiàn)狀的想法。
最終,WOTA公司將這款系統(tǒng)設備開發(fā)出來投入使用,到今天獲得GOOD DESIGN AWARD全場大獎,居然僅僅用了2年時間,這得益于前田社長從小接觸水源處理的經(jīng)驗。
將廢水處理與酒的發(fā)酵處理聯(lián)系結合,前田社長對于水循環(huán)的認識,顯得比大城市的人們來的更加深刻與獨特。
一個改變家鄉(xiāng)的理想成為了設計的契機,最終讓這個作品成為了從2395件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第一名!WOTA團隊的努力,值得我們?yōu)樗麄兯蜕虾炔剩?/span>
另外四組設計作品,一樣出彩
當然,另外同臺競技的四組設計作品,也非常的出彩,其中還有一組中國臺灣的作品也殺入重圍,接下來為大家一并做一下介紹。
·東京都新冠對策網(wǎng)站:日式設計的簡潔與清晰·
這個項目整體版面非常的清晰直觀,數(shù)據(jù)以圖表的形式闡述了每天感染人數(shù)的變化和發(fā)展趨勢。
同時也針對手機進行了優(yōu)化,UI順暢,滑動非常舒適,視覺觀感也很舒服。
操作指南和你想要了解的各種信息資料,都做的非常完善,并且極易搜索。
圖形化指引,是日本設計的強項,在這個網(wǎng)站中,也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體現(xiàn)。
由于是面向所有群體的網(wǎng)站設計,所以在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也做的非常仔細,比如在撥打電話的地方,都會溫馨的提示你要確認好電話號碼,確實凸顯了日本設計的人文細節(jié)。
同樣的,也提供了多種語言對應,從翻譯上來說,大家看一下圖片里的簡體中文,雖然會有一些小bug,整體上其實還是比較清晰和標準的。
作為一個由東京都政府主導的項目,這個網(wǎng)站從最開始就抱著“一定要改變大家對政府項目的觀念”來進行設計,通過開源并與Github上眾多編程高手進行交流,不停的在進行迭代。
不討論日本防治措施落實怎么樣,從設計的角度來說,這個網(wǎng)站確確實實是可以讓我們參考和學習到一些東西的。
·古著回收項目:從獨立模式轉變?yōu)槠脚_模式·
日本環(huán)境設計株式會社在這次推出的“古著回收項目(項目名BRING)”(サーキュラーエコノミー[BRING]),同樣有著亮眼的創(chuàng)新。
在現(xiàn)在,服裝時尚界產(chǎn)生的大量尼龍和衣服纖維廢料,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上值得重視的一大污染源,每年可達9200萬噸。BRING作為一家衣物回收加工廠,通過自己建立的循環(huán)回收模式,從消費者手中收回穿舊的古著,并進行了100%的循環(huán)再利用。
他們通過與知名設計師進行聯(lián)名的形式,將循環(huán)材料重新設計成服飾販賣,頗受大眾的歡迎。
而這次得獎的關鍵,則是他們將“平臺”的概念,引入了布料循環(huán)回收業(yè)界。
將商業(yè)模式從單一的“循環(huán)-生產(chǎn)”變更為“循環(huán)-生產(chǎn)/提供”的模式,將自己循環(huán)利用的布料與其他商業(yè)公司結合,提供原材料,為整個業(yè)界打開了新的思路。
同時,通過展開各種地域活動,從消費者手中直接回收古著,也為普通大眾提供了非常好的回收渠道。我們平常很少會關注這個領域,而BRING每周在回收活動中,平均每次都可以回收3噸左右的舊衣服,可見服飾領域的纖維廢料數(shù)量是非常驚人的。
值得留意的是,在回收工藝上,將塑料等制品回收為化纖制品雖然輕易,但是將衣物這種本身以纖維材料進行全面回收的技術,卻非常少見。這也是BRING所獨有的高度工藝。
·中國臺灣校園設計改造:學美、美學·
這次也有一個臺灣的項目,進入了全場最終大獎爭奪戰(zhàn)。這個涉及中國臺灣全區(qū)域范圍的項目,針對臺灣全領域的172所學校進行公開招募,并從其中選出了9所學校,進行了從頭到尾的美學視覺提升改造。
同時,在確定學校之后,則邀請了25個設計公司提出了共計34種改造方案,經(jīng)過層層篩選,最終確定了7家設計公司進行學校的全面改造實施落地。
改造的類目非常多元,涉及各個區(qū)域,包括校園廳舍、中廊、餐廳、視覺引導標識等等。
這是一個完全由設計師團隊主導,通過各方進行配合、無甲方干預的項目。在過程中,所有非設計團隊以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與設計師交流,溝通意見。而通過這種對臺灣地區(qū)各舊學校進行的大范圍改造,讓美學的意識從小孩子起就進行培養(yǎng),這些都是項目打動人心的地方。
我們經(jīng)常強調美學教育,而很多關于美學的感受更多的是從日常生活,而不是從書本獲取到的,這次中國臺灣的這個項目,很值得我們關注和了解。
·まれびとの家:區(qū)域化管理協(xié)作的極限·
通過3D打印技術,一款現(xiàn)代的“合掌造”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五強之一的“まれびとの家”。
從表面上看,這個現(xiàn)代的合掌造只是一個單純的3D打印建筑。而背后實際上,有著復雜的模式。創(chuàng)始人秋吉先生為我們介紹到,在全日本區(qū)域分散設置3D打印材料切割機,是這套模式運作的關鍵。
也因此,設計師可以圍繞切割機就近范圍進行取材,進行項目設計和開發(fā),設計出不同的素材來進行建設。
圍比如這次得獎的項目,就是在范圍半徑10公里內的林場與目標建設場地之間,完成了從生產(chǎn)材料收集到材料加工、現(xiàn)地建造一連串步驟的,可以說是超精細化區(qū)域管理的極限!
與WOTA拼的不分上下,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交感:交流、感受,人與人的距離
今年,GOOD DESIGN AWARD的主題是“交感”,意在交流、溝通、感受,更加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而我們也能從今年入圍的“五巨頭”身上,強烈的感受關于人文設計的特點。
BRING的服裝回收項目,不僅保護了環(huán)境,更通過在商業(yè)圈的活動將居民與回收產(chǎn)業(yè)聯(lián)系起來。
東京都疫情網(wǎng)站,通過開源的方式不斷聽取Github上各方的意見與建議,形成了上下交流的氛圍,讓作品變得更加完善。
中國臺灣的校園設計改造項目,每個人都尊重設計師的選擇,聽取與理解設計師的意圖,讓老師、校園、項目發(fā)起者、設計師團結協(xié)作,結合在一起。
まれびとの家,通過小范圍的區(qū)域化合作,強調緊密交流和溝通的成果。
而本次最終大獎的得主WOTA團隊,其所設計的本質上就是一種對于人們生活的關注與關懷。
2020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我們迎來了巨大的變故,疫情讓我們隔離在家中,但是設計將我們緊緊結合在了一起。
即便在如此特殊的情況之下,我們來自全球的設計師依然設計出了成千上萬的優(yōu)秀作品;在這種情況之下,呼喚人性的設計,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而這也是GOOD DESIGN AWARD一直在堅持的東西:設計的溫度,不會因為一場災難而冷卻,它會帶來更多關于人性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
※本次GOOD DESIGN AWARD完整獲獎作品,可至官網(wǎng)進行觀看:
https://www.g-mark.org/
大獎揭曉期間,YouTube官方頻道亦將開啟為期3天的設計Talk對談活動,有興趣的朋友請移步YouTube GOOD DESIGN AWARD官方頻道進行收看。
圖片素材:
Youtube GOOD DESIGN AWARD
GOOD DESIGN AWARD官方
サニクリーン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sohu.com/a/591416181_12112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