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征集信息 > 金點子 詩詞 對聯(lián) 小說 劇本 征文征集
海內(nèi)外詩詞楹聯(lián)大賽征稿
信息發(fā)布:征集碼頭網(wǎng)    點擊次數(shù):6840     更新時間:2021-06-11    截止日期:2021-07-31
  甘肅省崇信縣武康郡王廟是為紀念唐代武康郡王、隴右節(jié)度使李元諒而建的祠,現(xiàn)位于崇信縣城東街。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康郡王廟是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qū)木構(gòu)建筑中保留早期構(gòu)件和做法較多,時代較早的建筑之一,是研究西北地區(qū)古代建筑藝術(shù)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真實保護依據(jù),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為提高武康郡王廟的知名度,為吸引更多的游客走進武康郡王廟感受古建筑的魅力,熱愛歷史文化,崇尚英雄人物,特舉辦“李元諒”杯海內(nèi)外詩詞楹聯(lián)大賽活動。

  一、大賽征稿內(nèi)容

  (一)圍繞崇信縣武康郡王廟懸山大門、李元諒寢宮、拜殿、康王井、李元諒展館(見文物及人物簡介)征集詩詞作品。

  (二)征集崇信縣武康郡王廟懸山大門等自撰聯(lián),文物及人物簡介。

  (1)武康郡王廟簡介  

  1、李元諒寢宮

  根據(jù)崇信縣縣志記載:貞元十三年(797),因李元諒“開拓疆土,修筑鎮(zhèn)城,德被民生,感恩王功”等功績,百姓為他在縣城東門外一百二十步建祠塑像。紹圣四(1097),崇信知縣王需修繕廟貌。洪武三年(1370),縣民李斗等人遷建城內(nèi)。天順七年(1463),崇信知縣吉泰將原廟址內(nèi)四根宋元時期鐫刻石柱移入,建亭于殿前。萬歷三十三年(1650),崇信知縣邊國柱以塑像主次不當,因李元諒的夫人為賜婚公主,所以在塑像排位上將公主塑像排在李元諒塑像之前,因故將大殿改為寢宮,另建正殿于前。崇禎六年(1633),兵燹殿亭俱毀,僅剩寢宮。光緒二十六年(1900),崇信知縣陳兆康修繕大殿,并重修獻殿?,F(xiàn)存寢宮位于武康郡王廟北部,寢宮坐北向南,面闊五間(21.2米),進深三間六椽(13米),建筑面積276平方米,木結(jié)構(gòu),廳堂式建筑。

  武康郡王廟全景圖

  屋內(nèi)大木構(gòu)架屬元代,徹上露明造,明間乳栿對四椽,栿用三柱;次間前后乳栿用四柱。柱頭卷剎呈覆盆狀。正面、兩側(cè)面施普柏枋和闌額,柱頭、補間鋪作各一朵,后檐僅施闌額和柱頭鋪作,無補間。斗栱用材較大,斗栱與柱子之比為27%,柱頭鋪作為外四鋪作單杪計心造,里轉(zhuǎn)四鋪作單杪偷心造;補間鋪作為外四鋪作單杪計心造,內(nèi)轉(zhuǎn)五鋪作卷頭造并偷心,一跳華栱頭刻假昂,昂面呈人字形。梁、檁交接處用蜀柱帶斗栱;平身科斗栱每間1攢。

  李元諒寢宮

  屋頂為單檐歇山式結(jié)構(gòu),布瓦屋面。前后兩坡面垂脊下部施垂獸,垂脊下外側(cè)為排山鈴鐺,左右兩側(cè)坡面戧脊下部施走獸和五個小跑。墻體為青磚下堿,十字縫干擺砌筑;上身土坯墻體,臺基為條石階沿,陡板為不規(guī)則原石砌筑,地面為城磚細墁,排水為條磚粗墁。2012年進行搶救維修時,按照規(guī)劃方案進行了屋頂防水處理局部恢復工程,現(xiàn)存狀況較好。

  2、拜殿

  據(jù)順治十七年(1660)《崇信縣志》載“清知縣武全文建新祠”,拜殿應為此時所建,拜殿的修筑是為了拜祭李元諒。此建筑原位于武康郡王廟南面0.5米處,2001年5月遷建至南面22米處。拜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積76平方米,面闊5間14.6米,進深1間5.1米的過廳單檐四檁卷棚歇山頂。

  屋內(nèi)梁架為四架梁,下施隨梁,檁下皆施墊板和枋,檁上為方椽。梁之間以瓜柱上下承托。檐檁上承托方形檐椽和飛椽,其上為順望板。檐柱施三踩單昂斗栱,昂頭雕成象鼻、虎頭、鳳頭,外拽瓜栱透雕行龍或卷草紋;平身科斗栱每間1攢。

  拜殿

  屋頂為單檐卷棚歇山式結(jié)構(gòu),布瓦屋面。前后兩坡面垂脊下部施垂獸,脊下外側(cè)為排山鈴鐺。墻體為青磚下堿,十字縫干擺砌筑;上身土坯墻體,臺基為條石階沿,陡板為不規(guī)則原石砌筑,地面為城磚細墁,排水為條磚粗墁。柱子外部原應為銀朱油皮油飾,現(xiàn)為廣紅油取代,內(nèi)外檐為清代中期較高等級的蘇式彩畫。

  懸山大門(1)

  懸山大門(2)

  武康郡王廟始建于唐代,明代進行過遷建和續(xù)建,構(gòu)件保留唐代風格,但大木構(gòu)架屬宋代建筑。它是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qū)木構(gòu)建筑中保留早期構(gòu)件和作法較多、時代較早的建筑之一,是古人的杰作,是中國古建筑的寶貴實例,也是研究西北地區(qū)古代建筑藝術(shù)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真實依據(jù)。

  (2)李元諒簡介

  李元諒(727—793),唐代安息(今伊朗)人,本姓安,出生于伊斯蘭教世家。自幼由宦官駱奉先收養(yǎng),改姓駱,名元光。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發(fā)生朱泚之亂,駱元光率軍征討,收復長安,因功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封武康郡王。貞元三年(787)吐蕃向大唐請和,雙方商定會盟于平?jīng)?,吐蕃劫盟,駱元光率部接應,救出會盟主帥渾堿,其余隨行官員千余人皆被俘,當時如無駱元光的機智勇敢,主帥渾堿就無法突出重圍。故此唐德宗嘉獎,并賜姓李氏,改名元諒。貞元四年(788)封李元諒為隴右節(jié)度使,駐守良原(今靈臺梁原)。在李元諒改任隴右節(jié)度使離開華州時,華州百姓感恩功德,為他立碑以示紀念,此碑被稱為“李元諒十大功勞碑”,碑文上明確記錄著李元諒的功績(見附件)。

  李元諒駐守良原后,擴展防區(qū),收復失地,新筑崇信城,置崇信軍防御吐蕃,取“推崇誠信,保境為信”之意,崇信由此而得名。當時因城內(nèi)水咸,元諒帥兵于西城灣鑿井一眼,軍民共飲,崇信人民至今飲水思源,將此井稱為”康王井“。貞元九年(793),李元諒因積勞成疾,醫(yī)治無效,長眠于這片他曾為此付出了半生心血的地方,享年67歲。

  李元諒展館

  崇信人民根據(jù)他的遺愿,把他的墳墓筑在縣城西北面的高山上。1981年9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李元諒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康王井

  據(jù)《崇信縣志》記載:“康王井在舊縣城西北偶。”因城中水咸,李元諒率人掘井,水味甘冽,人稱“康王井”。

  康王井

  知縣武全文重??低跎窬脑?“縣西百四十步有古井,世傳康王神井,唐隴右節(jié)度、武康王李元諒所浚也。王以城中水咸,汲汭稍遠,掘城西百四十步得此井,水甘而洌,民甚利之。凡康王當日所為,因勢利導,以便民者,率如此井,迄于今,王往矣,遺井尚存。井尚存,王其未往。歲久,址下,數(shù)患水壅(堵塞)。余聞之,臨井審視,曰:是安可使壅?壅此井,是壅王績,以病吾民。是安可使壅?急聚邑浚之疏之,去其淤塞,泄其水道,俾此井水不壅,王之績亦賴以不壅。千百世而下,庶幾指而稱曰:‘康王神井’且曰:凡康王當日因勢利導,以便民者,率如其井”。

  現(xiàn)井口直的1.2米,深約4.5米,井壁用不規(guī)則石塊箍砌,1988年9月27日,崇信縣人民政府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當?shù)氐娜嗣襁€飲水思源,思念郡王的恩德,把這眼井稱為“康王井”。

  二、征稿要求

  (1)主題健康,意境高遠,構(gòu)思精巧;詩詞聯(lián)均需合律;古令聲均可,但不得混用;集句、用典需注明出處;每人報稿:詩詞二首(闕)以內(nèi),楹聯(lián)2副。

  (2)古體詩詞詩限60字內(nèi),詞限90字內(nèi);楹聯(lián)全聯(lián)限30字內(nèi),超出字數(shù)規(guī)定者不予采納。

  (3)電子郵件須一次性發(fā)送,須注明作者真實姓名、性別、年齡、有效通訊地址、郵編、聯(lián)系電話、電子信箱。

  (4)征稿單位對所征作品有使用權(quán)和處置權(quán)。所投稿件必須為作者原創(chuàng),如有抄襲等侵權(quán)行為,由投稿作者負相關(guān)法律責任。

  三、評獎

  一等獎4名(其中:詩詞、對聯(lián)各2名),獎金2000元;二等獎6名(其中:詩詞、對聯(lián)各3名),獎金1000元;三等12名(其中:詩詞、對聯(lián)各6名),獎金500元;優(yōu)秀獎30名,頒發(fā)獲獎證書。

  四、投稿及聯(lián)系

  征稿從即日起到2021年7月31日截止。稿件郵寄到:崇信縣武康王廟文物管理所屈潔收,郵編:744200;電子郵箱:Liyuanliang2021 126.com;聯(lián)系電話:15352339668。投稿同時請務必關(guān)注征集征文小幫手公眾號,及時獲取每日最新征稿資訊以及免費超值福利。

  五、主辦單位

  崇信縣委宣傳部

  崇信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崇信縣文聯(lián)

  六、承辦單位

  崇信縣武康王廟文物管理所

  崇信縣博物館

  崇信縣詩詞楹聯(lián)學會

  附件:“李元諒十大功勞碑”碑文如下:

  圣唐九葉,皇帝平內(nèi)盜,攘外夷,中興永圖以崇王業(yè)。乃命潼關(guān)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華州刺史武康郡王李元諒整兵隴右,分鎮(zhèn)京右,朝野欣以為宜,軍州翕(音“錫”。翕:和順)而益重,復我洮罕,期在于茲。蓋謂公星辰之精,山河之靈,或(yu音“域”。彧:有文采)穆英明,為國而生者也。

  于是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董叔經(jīng)以州人感公救其涂炭,倚公拯其瘥(cuo音“錯”。瘥:疫病)疬(li音“離”),露表群言贊于云陛曰:“臣聞鼓天下之大節(jié),莫先于忠義;卻天下之大難,莫出于才能;奏勛庸,播金石,以為天下表,莫盛于碑版。然則陛下寶臣元諒雄杰英勇,沉斷明謀,虎牙之望夙成,龍額之封果及;武有七德而克用為模,文有九功而能舉為法;故輝燭方邵,秕(bi音“比”。秕:癟谷)稗韓彭,桓桓然徇國之功,皆可揭而昌言也。昔陛下薄狩郊甸,爰(yuan音“元”)幸巴梁,蛇蟲畜而毒生,豺狼飽而害作,內(nèi)(音“閉"bi)宮闕,黨羽(周)張,何望之墾掘咸林,敬釭(gang音“剛”)窺覷(qu音“取”)蒲坂,同逆相扇,傾陷臣州。元諒時以散員副戎關(guān)鎮(zhèn),無一塊之土,無一旅之眾,感憤而發(fā),招輯白徒,斬賊使于潼津,破賊將于敷谷,乘勝連擊,遂克城池,閶閻(lvyan音“呂”。閻:為鄉(xiāng)村平民)載安,室家相慶。此其徇國之功一也。

  勇而重閉,以備不虞(yu音“于”),創(chuàng)經(jīng)墉陲,是微板干;環(huán)迥裹于修郭,延袤(mao音毛)截于通衢(qu音“曲”。衢:四通八達的道路),冀防馳突之鋒,庶窒(zhi音“智”)搜牢之掠,四封輻輳(cou音“湊”),不震不驚,益兇豎東顧之尤,狀義夫西討之勢。此其徇國之功二也。

  州之郡城,自昔其空。乃剔鑊(huo音“豁”。鑊:古代的大鍋)鼓為兵,撤氈影為甲,剡(yan音“煙”剡:削)蒿揉為弩,載簣(音“匱”。簣:古時盛土的筐子)鞏為排,嚴約誓于五申,肅部隊于三令,勞逸斯共,甘苦必分;德以導期懷,刑以齊其力,義以啟其順,信以設(shè)其誠,由是士皆向方,樂公戰(zhàn)矣。此其徇國之功三也。

  籍馬嵬乘,補卒濟師,始編簿者二千,終載書者一萬,進次昭應,稟令于副元帥之軍:列屯光泰,分援于尚可孤之壘。元兇估眾,犯我中營,或廉旌而來,或掉鞅而去;因其去也,霆飚(biao音“標”)沖,兩翼夾弛,大覆其陣,血遇(鏟)川之水,尸膏灞岸之田,狡勢遂窮,不能復振。此其徇國之功四也。

  蒼茫御苑,橫豎長云,摧百堵而洞開,擁三軍而徑入,姚令言望旗而潰,張光晟棄甲而奔,轂騎爭追,若燎于藪,賤泚憂迫,躬率全軍,驅(qū)其洶洶之徒,拒我堂堂之眾,一鼓而北,竄死真寧,氛祲(jin音“近”。祲:不祥之氣)廓而黃道清,腥穢消而彤庭肅,屯師章敬,都邑晏如,迎大駕復于咸秦,還大兵戢于陰晉。此其徇國之功五也。

  李懷光阻河閉關(guān),擅稱戈鋋(chan音“延”。鋋:短把長矛),北連絳臺,南拒黃巷,選朔方之健將,保朝邑之離宮。陛下持詔攻圍,重鞠戎旅,總予經(jīng)略,丕冒涇涼,或掎擊其救兵,或邀絕其卒,分軍命遮,困乃求降,未殲當路之豺,且蹀吠籬之犬。此其徇國之功六也。

  進屯河縣,接邏關(guān)橋,雖竹纜已焚,而木渡,大憝知窘,猶懷關(guān)心,乘晦出奇,幸于有勝,遲明遇伏,一人無日,遽(音“劇”。遽:急,倉猝)蹙(音“卒”。蹙;緊迫)窮城,自絞中閣,三條既謐(音“覓”。謐;安靜),二輔斯寧。此其徇國之功七也。

  戎羌不道,俶(chu音“出”。俶:開始)擾西陲,驟掠邠涇,突入孟夏,狃(音“扭”。狃:拘泥)其橫滑,溽暑仍留,茍不用權(quán),若何攘暴?乃勵我鷹揚之旅,乘其馬瘠之時,張皇軍形,緩使令逸,然后排烽結(jié)隊,加灶翻營,師未逾于洛源,寇已逸于河曲。此其徇國之功八也。

  婪婪(lan音“蘭”)蕃虜,匿詐求和,重違修好之言,用許尋盟之約,諸君畢會,是獨沉疑,陳其不誠,請以為備。且曰古者諸侯相見,兵衛(wèi)不撤,警也,今犬羊反覆,未可以端信待之。乃拒平?jīng)龆?,柵為壁,塹為壕,設(shè)晉師敖前之伏,修楚臣勁后之殿,練銳三千,涉涇式遏。既而升壇將歃(sha音“殺”。歃:飲),果以惡來,聲若河翻,勢如山進(進誤,應為迸),望我旗鼓,驚眙而遠,御侮之道既弘,折沖之威亦著。此其徇國之功九也。

  良原縣聞在涇隴,西壓窮邊,惟彼煙塵,翦(同剪)伐荊棘,朝思經(jīng)啟,密命興功,遂發(fā)軫(音“珍”。軫:古代車后的橫木)而遽行,即建標而特起,恢其制度,峻以規(guī)模,役不二旬,隱然岳立,乃修盧井,乃辟田疇”(chou音“仇”。疇:田地),商旅轉(zhuǎn)通,流庸偕附,烽堠交于塞表,保障連于峽中,雖周筑虎牢,漢憑馬邑,遏于亂略,曾何足云?此其徇國之功十也。

  朝廷所以降丕(音批,意為大)命,策高勛,重位以崇之,豐爵以榮之,歌鐘以樂之,宅以寧之,自建中以來,衛(wèi)社稷之臣,秉旄(音毛。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鉞(yue音“越”。鉞:古代兵器名。)之將,除宰輔董戎外,其孰能疇類于此哉?況明允象賢,勤于理要,清恕以康黎獻,簡恤以裕公私,推信以弘敬讓,薄九賦,勵三農(nóng),抑浮窳(yǔ音雨。惡劣,壞)之風,興廉正之教,一年而人知禁,二年而人知惠,三年而人知愛,四年而人知誦,夫然,故安可使懋功昭德,沉隱無聞者歟?原聽華人,篆之其石,制曰可。公本名元光,姓安氏,武威姑臧(zang音“臟”。臧:善,好)人。蓋文軒帝孫,降居安息,高陽王子,留宅姑臧,仆射元魏之股肱,武衛(wèi)巨唐之牙爪,世濟其貴,公又昌明;而弱歲第羈孤,感于知已,紹安氏之族,從駱統(tǒng)之宗,嘗鎮(zhèn)潼關(guān),有五年矣,既申武節(jié),克建戎勛,天子以敦淳可親,誠明可信,更名錫氏,以昭實焉。書所謂“踐修厥猷,靈承於寵”者也。

  若夫校功王府,撰德侯家,雖馮異有言,已傳微于昔歲,而吉甫作頌,庶弘于今辰。

  詞曰:洸洸武康兮,有虔秉鉞,即戎臨敵兮,原火烈烈,隊如星兮陣如雪,進如流兮止如戴(?),轉(zhuǎn)電急兮衛(wèi)風發(fā),壞苑垣兮復宮闕。既東征兮又西伐,(髀)鼓雄兮才氣杰,滌昏霾(mai音“買”)兮掃妖孽,河瀆清兮渭源澈,功既成兮恩以結(jié)。倚鐵防兮赍(lai音“來”。赍:賜予)金穴,華山麗兮敷水噬(shi音“失”),惠汪(?)兮威凜烈,庶氓安兮群盜絕,舞稚童兮歌大耋。城窣(su音“蘇”)云兮營偃月,望麾幢兮想旌節(jié),樹豐碑兮頌英哲,詞不愧兮勛不滅。
  來源:崇信縣武康王廟文物管理所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jīng)典設(shè)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征集推薦 進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