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征集信息 > 字畫展 書法 篆刻 繪畫 美術 書畫征集
《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征稿啟事
信息發(fā)布:征集碼頭網(wǎng)    點擊次數(shù):7450     更新時間:2025-01-06    截止日期:2025-03-31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的生命記憶和文化基因,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絢爛多姿的表現(xiàn)形式,是文脈賡續(xù)、文象更新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系統(tǒng)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根植于生產(chǎn)、生活,人民群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發(fā)展的主體。為體現(xiàn)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豐富性和傳承性,體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彰顯其對中華文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促進人民群眾更充分地享有保護成果,《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編委會擬以大型攝影畫冊的形式,運用攝影這一形象化的記錄手段、視覺思維的激情表達形式和快捷直觀的傳播方式,聚焦和捕捉中華民族傳承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精彩瞬間,呈現(xiàn)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葆有的旺盛生命力。為了高質量編好這一大型攝影畫冊,特向全國攝影工作者征集相關內容的攝影作品。
  主辦單位
  《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編委會
  承辦單位
  《中國攝影家》雜志社
  官方網(wǎng)站
  中國攝影家網(wǎng)
  (www.chinaphoto.net.cn)
  征集時間
  自征集公告發(fā)布之日起,至2025年3月31日止。
  征集內容
  《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征集項目名錄所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攝影作品。
  入選作品稿酬
  入選作品均編入畫冊,單幅稿酬人民幣500元/幅,組照(3幅及以上)作品稿酬人民幣1200元/件,每位作者贈送精美畫冊一本。
  征稿細則
  1.全國攝影人均可投稿。
  2.投稿作品必須是《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項目畫冊》征集名錄所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彩色、黑白不限;每人投稿數(shù)量限投10幅(組);單幅、組照均可(組照按一件作品計算,每組不少于3幅不多于8幅)。投稿作品不得對原始畫面的內容進行增加或刪減。如在后期制作中對影調、色彩等適度調整,需以不違背拍攝對象客觀真實屬性為準。
  3.作者可登錄中國攝影家網(wǎng)(www.chinaphoto.net.cn),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注冊會員,在《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專題網(wǎng)頁中按要求填寫真實個人信息及作品名、所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稱、拍攝時間和簡短文字說明。主辦方承諾不會泄露投稿人非公開信息。在線提交的作品須為JPG文件格式,文件小于500KB,長邊介于600-1000像素。提交成功后,工作人員將進行初步審核,符合要求的作品將在作品展示頁中展示。
  4.掃描下方二維碼,登錄中國攝影家雜志小程序,進入《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遣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專題頁面投稿。
  5.入選作品將在中國攝影家網(wǎng)進行公示,為期5天。組委會將通知作者提供作品的原始數(shù)據(jù)電子文件、調整后的電子文件,其中JPG格式不低于5MB,TIFF格式不低于50MB。作者須在指定時間內提供,否則將取消入選資格。
  6.作品確定入選之后,將由出版社與每位作者簽訂版權使用協(xié)議書,并發(fā)放相應稿酬,以及寄送畫冊。主、承辦單位有權在畫冊相關宣傳中使用入選作品,不再支付報酬。
  7.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組成部分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8.對于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將立即取消入選資格?!胺梁蛄妓椎淖髌芳靶袨椤卑ǖ幌抻诳赡車乐卣`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一切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9.不符合本征稿啟事規(guī)定的作品不能參選;已入選的,將予取消資格;主辦單位有權收回作品稿酬等,并予以公開通報。
  其他事項
  1.該征集不收參加費,不退稿。投稿作品在發(fā)送過程中損毀,相關損失及后果由投稿者自行承擔。
  2.本征稿啟事解釋權屬于主辦單位。凡投稿者,即視為其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guī)定。
  聯(lián)系人
  《中國攝影家》雜志關老師
  電話:010-64959004
  郵箱:zgsyj19881988@163.com
  附錄
  《中華錦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畫冊》
  征集攝影作品項目名單
  1、昆曲
  2、古琴藝術
  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4、蒙古族長調民歌
  5、中國篆刻
  6、中國雕版印刷技藝
  7、中國書法
  8、中國剪紙
  9、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
  10、南京云錦織造技藝
  11、端午節(jié)
  12、中國朝鮮族農(nóng)樂舞
  13、媽祖信俗
  14、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
  15、南音
  16、熱貢藝術
  17、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18、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
  19、宣紙傳統(tǒng)制作技藝
  20、西安鼓樂
  21、粵劇
  22、花兒
  23、瑪納斯
  24、格薩(斯)爾
  25、侗族大歌
  26、藏戲
  27、中醫(yī)針灸
  28、京劇
  29、中國皮影戲
  30、中國珠算——運用算盤進行數(shù)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
  31、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32、藏醫(y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
  33、太極拳
  34、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xù)聯(lián)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35、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36、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
  37、羌年
  38、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
  39、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
  40、麥西熱甫
  41、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42、中國活字印刷術
  43、赫哲族伊瑪堪
  44、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yǎng)計劃
  45、回族民間器樂
  46、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47、彝族火把節(jié)
  48、壯族銅鼓習俗
  49、布依族三月三
  50、滿族珍珠球
  51、瑤族長鼓舞
  52、白族民居彩繪
  53、土家族織錦技藝
  54、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55、哈薩克族氈房營造技藝
  56、傣族潑水節(jié)
  57、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
  58、佤族木鼓舞
  59、畬族彩帶編織技藝
  60、高山族拉手舞
  61、拉祜族蘆笙舞
  62、水族馬尾繡
  63、東鄉(xiāng)族搟氈技藝
  64、納西族東巴畫
  65、景頗族目瑙縱歌
  66、土族盤繡
  67、達斡爾族烏欽
  68、仫佬族古歌
  69、布朗族蜂桶鼓舞
  70、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
  71、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72、仡佬族三幺臺習俗
  73、錫伯族弓箭制作技藝
  74、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75、普米族拈達則封山儀式
  76、塔吉克族引水節(jié)和播種節(jié)
  77、怒族達比亞舞
  78、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
  79、俄羅斯族踢踏舞
  80、鄂溫克族樺樹皮制作技藝
  81、德昂族澆花節(jié)
  82、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83、裕固族服飾
  84、京族獨弦琴藝術
  85、塔塔爾族傳統(tǒng)糕點制作技藝
  86、獨龍族卡雀哇節(jié)
  87、鄂倫春族摩蘇昆
  88、門巴族拔羌姆
  89、珞巴族服飾
  90、基諾大鼓舞
  91、清明節(jié)
  92、中秋節(jié)
  93、中餐烹飪技藝與食俗
  94、中式傳統(tǒng)服裝制作技藝
  95、中式傳統(tǒng)家具制作技藝
  96、傳統(tǒng)曬鹽技藝
  97、傳統(tǒng)釀酒技藝
  98、秧歌
  99、獅舞
  100、龍舞  
  https://mp.weixin.qq.com/s/0_t21Qks5tEzRqQ0kSWvsA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jīng)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征集推薦 進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進入倒計時